昨天下班之前和同事讨论 chatGPT 的影响,成就了这篇 “胡言乱语”。
这个话题最近已经被各行各业的人们讨论遍了,我作为在人工智能行业混迹十余年的人,也被 chatGPT 震惊到了。
技术的进步速度远非人类可比。半年或者一年之前,我们普遍忧虑人工智能的这一次热潮已经快到了终点,大部分涉及到图像、视频、翻译、语音等领域的技术能落地的都落地了;没有落地的技术短时间内也都在研发阶段,可能要像以往的历史规律一样,遇到短则 5-6 年,长则 10 余年的又一次寒冬。然而,chatGPT 的出现似乎改变了这个想法。chatGPT 以及 midjourney 的出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而且这次的强心剂不仅仅注射给了业内人士,而是注射给了几乎全社会的每个人。我曾经在《探索与争鸣》的微信公众号看到过一篇讨论 chatGPT 的文章,整体上,由于涉及到了人类的语言领域,这个领域一度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所以人们对 chatGPT 既爱又忧。爱它能够让生产效率提升,同事害怕抢走工作的机会。
我在十几年前选大学专业时候,还没有听说过人工智能这个词,我想学的是智能科学与技术。最后误打误撞学习了自动化,而且刚好自动化有人工智能方向。当时人工智能并不是热门的学科,数据很少,算力不大,也没有太好的应用,围棋被看成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动化的研究都打着 “模式识别” 的名号。大三分方向的时候,全系几百个人只有不到 10 个选择了人工智能方向。
我读研究生的头几年,人工智能由于深度学习的原因逐渐被更多的人了解,等到 2016 年 AlphaGo 出来后,人工智能就成了最热门的专业,以前导师的神经网络课从只有 30 个人选,到后来全校最大的报告厅都坐不下全部选课的同学。
从我的微不足道的经历,都可以明显感觉到人工智能热潮的到来,以及这个领域的飞快进展。仿佛一瞬间,图像识别、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这些以前遥不可及的领域都变成了随处可见的普通技术。
因此,当 chatGPT 出现之后,即使它目前还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之处,但我们都忧虑 1 年之后、5 年之后会是什么状态。我们甚至都不能想象几十年之后的情况。
我们讨论了一下意识的问题。现在我们普遍认为机器还没有意识,它没有自己的想法,只会按照我们的需求给出相应的答案。但是,如果我们给他一个很宽泛的问题会是什么情况。例如,一个机器人集成了 chatGPT,然后我们告诉他 “你要去盖一栋办公大楼。盖楼需要的材料你要自己通过程序结构实现购买,体力活你要生成控制程序控制身体的运动,和人的交流你要充分理解他的意图然后说服他”。这中情况下,chatGPDT 完全可以表现的像一个有意识的生物,按照它自己设计的方案一步一步实现我们的目标。从 “全知” 到 “全能” 不知道还有多远。
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有人说就是各种想法的排列组合。按照这种定义,chatGPDT 简直就是创意大师,它根据整个互联网的知识,来生成自己的解读。与创造力类似的,人类会有 “灵光一闪” 的 “涌现 “,这种突发奇想可能 chatGPT 暂时不具备,但是我们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现。
科研工作者可能暂时是安全的,因为 chatGPT 训练的内容是人类已有的知识,而科研工作者的目的是发现人类上不知道的知识。因此,在 chatGPT 可以独立进行科研发现新知识之前,科研领域还是安全的。但是这种安全能够维持多久,估计大家也都不确定。
虽然有很多人反对 chatGPT 这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就像比特币一样,技术一旦出现就不会无缘无故消失。我们还是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利用 chatGPT,而不是如何围堵它,因为堵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