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Era

CSiEra

I know I know nothing.

科技的發展

昨天下班之前和同事討論 chatGPT 的影響,成就了這篇「胡言亂語」。

這個話題最近已經被各行各業的人們討論遍了,我作為在人工智能行業混跡十餘年的人,也被 chatGPT 震驚到了。

技術的進步速度遠非人類可比。半年或者一年之前,我們普遍憂慮人工智能的這一次熱潮已經快到了終點,大部分涉及到圖像、視頻、翻譯、語音等領域的技術能落地的都落地了;沒有落地的技術短時間內也都在研發階段,可能要像以往的歷史規律一樣,遇到短則 5-6 年,長則 10 餘年的又一次寒冬。然而,chatGPT 的出現似乎改變了這個想法。chatGPT 以及 midjourney 的出現,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劑,而且這次的強心劑不僅僅注射給了業內人士,而是注射給了幾乎全社會的每個人。我曾經在《探索與爭鳴》的微信公眾號看到過一篇討論 chatGPT 的文章,整體上,由於涉及到了人類的語言領域,這個領域一度被認為是智慧的象徵,所以人們對 chatGPT 既愛又憂。愛它能夠讓生產效率提升,同事害怕搶走工作的機會。

我在十幾年前選大學專業時候,還沒有聽說過人工智能這個詞,我想學的是智能科學與技術。最後誤打誤撞學習了自動化,而且剛好自動化有人工智能方向。當時人工智能並不是熱門的學科,數據很少,算力不大,也沒有太好的應用,圍棋被看成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自動化的研究都打著「模式識別」的名號。大三分方向的時候,全系幾百個人只有不到 10 個選擇了人工智能方向。
我讀研究生的頭幾年,人工智能由於深度學習的原因逐漸被更多的人了解,等到 2016 年 AlphaGo 出來後,人工智能就成了最熱門的專業,以前導師的神經網絡課從只有 30 個人選,到後來全校最大的報告廳都坐不下全部選課的同學。
從我的微不足道的經歷,都可以明顯感覺到人工智能熱潮的到來,以及這個領域的飛快進展。彷彿一瞬間,圖像識別、機器翻譯、語音識別這些以前遙不可及的領域都變成了隨處可見的普通技術。
因此,當 chatGPT 出現之後,即使它目前還有各種各樣的不足之處,但我們都憂慮 1 年之後、5 年之後會是什麼狀態。我們甚至都不能想像幾十年之後的情況。


我們討論了一下意識的問題。現在我們普遍認為機器還沒有意識,它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會按照我們的需求給出相應的答案。但是,如果我們給他一個很寬泛的問題會是什麼情況。例如,一個機器人集成了 chatGPT,然後我們告訴他「你要去蓋一棟辦公大樓。蓋樓需要的材料你要自己通過程序結構實現購買,體力活你要生成控制程序控制身體的運動,和人的交流你要充分理解他的意圖然後說服他」。這種情況下,chatGPDT 完全可以表現的像一個有意識的生物,按照它自己設計的方案一步一步實現我們的目標。從「全知」到「全能」不知道還有多遠。


什麼是創造力?創造力有人說就是各種想法的排列組合。按照這種定義,chatGPDT 簡直就是創意大師,它根據整個互聯網的知識,來生成自己的解讀。與創造力類似的,人類會有「靈光一閃」的「湧現」,這種突發奇想可能 chatGPT 暫時不具備,但是我們也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出現。


科研工作者可能暫時是安全的,因為 chatGPT 訓練的內容是人類已有的知識,而科研工作者的目的是發現人類上不知道的知識。因此,在 chatGPT 可以獨立進行科研發現新知識之前,科研領域還是安全的。但是這種安全能夠維持多久,估計大家也都不確定。


雖然有很多人反對 chatGPT 這類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但是就像比特幣一樣,技術一旦出現就不會無緣無故消失。我們還是應該更多地思考如何利用 chatGPT,而不是如何圍堵它,因為堵不住。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